不知道有沒有人和筆者我一樣,常常運動跑步到一半,就會突然覺得腹部會有疼痛,甚至有刺痛的感覺,但是停下運動就好了。其實這有可能是俗稱的運動岔氣(stitch),正式名稱叫做 Exercise-related transient abdominal pain (ETAP)。以下我會主要根據Darren Morton和Robin Callister 2014年發表在Sports Medicine的文章,為各位簡單介紹什麼是運動岔氣(ETAP)。

ETAP常常發生在重複性的軀幹伸展運動過程中,這些運動包括跑步、騎馬、游泳等等,患者會出現腹部刺痛、抽筋、痠痛、或被拉扯的感覺。 研究統計,在一場跑步活動當中,大約每5位運動員裡面就會有一個人經歷ETAP的症狀。疼痛的位置通常發生在上腹部到腹部中央的這段區域,尤其是在肋骨底或偏外側的區域,而且疼痛出現在右邊的機率比出現在左邊高出許多,但整個腹部都有機會出現疼痛,甚至可能會合併肩膀痛(Shoulder tip pain)的現象。

影響ETAP發生的因素

年紀:有許多研究顯示,年輕人比較容易患有ETAP。

體能訓練(physical conditioning):高強度的體能訓練可能會減緩ETAP的症狀,但是並不能完全消除,事實上還是有很多運動員抱怨他們會有ETAP。

體型和身體姿勢:最近的研究顯示體型和ETAP的經驗好像沒有太大關係,也就是說胖的人,或是特定體型的人,並不會特別誘發ETAP;不過在身體姿勢方面,駝背的人卻似乎比較容易得到ETAP,而且駝背愈嚴重的人ETAP的疼痛愈強

運動類型:前面有提過了跑步、騎馬、游泳等需要軀幹在伸展狀態下反覆運動的活動比較容易會引發ETAP,但是運動本身的強度好像跟ETAP沒什麼太大關係

運動前飲食:在不同時期的研究中,都可以看到有很高比例運動前飲食的人會出現ETAP的症狀,而且其中的兩篇研究顯示,飲用高張液體會更容易引發ETAP(所謂高張液體簡單講就是比水還濃的液體,像果汁飲料、湯之類的)。

熱身程度?:許多坊間相關的報導都提到ETAP的發生可能和熱身不足有關,但是2005年Morton的論文駁斥了這個說法,他的研究發現在14公里的慢跑當中,前1/3、中1/3、最後1/3路程的跑者,發生ETAP的機會是相等的,因此身體有沒有熱開,可能和ETAP沒那麼相關。

ETAP的成因

科學家發現,不同人從事不同運動,ETAP的症狀都相當類似,所以推論ETAP可能是單一病因所致。為了解釋ETAP的成因,目前有各種不同流派和假說,以下就讓我為大家介紹幾個被認為比較有可能的假說:

1.橫膈膜缺血 (Diaphragmatic ischemia)

橫膈膜是身體呼吸時最重要的肌肉之一,這塊肌肉大部分由橫膈神經支配,橫膈神經的位置和走向使得它有機會讓肩膀產生疼痛(在醫學上這稱為轉移痛,真正受傷的部位並不是疼痛的地方),另外有一小部分的橫膈膜由肋間神經支配,說明了ETAP常出現在肋骨底區域的情形。

然而,橫膈膜缺血發生的時機理論上要是需要大力吸氣的時候,但是ETAP也會發生在不太激烈的運動,像是騎馬、騎摩托車等。因此這也成為了此假說最容易被反對者攻擊的弱點。

此外,橫膈膜如果真的缺血,理論上應該也會影響到呼吸功能,但是2006年Morton和Callister等人發現ETAP發生時,患者的呼吸功能幾乎沒有受到影響,也間接反駁了橫膈膜缺血的假說。

2.內臟韌帶的拉扯 (Mechanical stress on the visceral ligaments)

這個1920年代就被提出的假說,曾經是最廣為接受的理論。於是這個理論如何能解釋ETAP的各種現象呢?

首先, 所謂內臟韌帶指的是在腹部支撐各臟器的結締組織,可以想成是把內臟固定在肚子裡的繩子內臟韌帶的搖晃或拉扯不一定要激烈運動才會發生,所以可以解釋為什麼騎馬等運動也會產生ETAP。

接著,肚子因為吃東西而變大的時候,肚子裡韌帶的壓力也會因此變大,可以解釋運動前飲食造成的ETAP,而且由於高張溶液本來就會滯留在胃裡比較久(可簡單想成高張溶液比較有養分,所以胃當然要花更多時間吸收),所以攝取高張溶液之後,ETAP會更容易發生。

另外,因為內臟韌帶也連接著剛剛提到的橫膈膜,而橫膈膜的神經本來會造成肩膀痛的現象,所以肩膀痛的問題也被解釋了。

然而,這個看似無懈可擊的假說仍然有其弱點:

  1. 內臟韌帶大部分都集中在上腹部肝和胃的地方,所以ETAP下腹部的疼痛比較不能被解釋
  2. 游泳其實也會造成ETAP,但游泳的運動姿勢是平躺的,感覺也比較不會拉扯到內臟韌帶。
  3. ETAP的發生和體型沒什麼太大關係,但是理論上如果肚子上的脂肪愈多,應該會帶給內臟韌帶更多壓力 。
  4. 內臟相關的疼痛通常是鈍痛、且會廣泛疼痛,但是ETAP通常會刺痛,而且能明確指出是哪裡疼痛。

3.壁層腹膜的刺激 (Irritaion of the parietal peritoneum)

人的腹膜一共有兩層,壁層腹膜和臟層腹膜。壁層腹膜是比較靠外層的腹膜,臟層腹膜則是靠內層的,緊鄰著內臟。

腹膜被刺激所造成的疼痛屬於刺痛,而且可以明確指出位置,而且由於腹膜是覆蓋整個腹部的,所以也可說明為什麼ETAP會出現在腹部各部位;另外,有一部份的壁層腹膜也是由橫膈神經支配的,所以可能會有肩膀痛的現象

壁層腹膜會固定在腹部中線,所以兩側的腹膜比較容易受刺激晃動,說明了為什麼ETAP常發生在腹部外側。小朋友的腹膜面積比例比成人來得大,也說明了為什麼年輕族群的ETAP盛行率比較高。軀幹處於伸展狀態的時候,腹膜也確實比較容易受到刺激。

Morton和Callister等人也提出ETAP和兩層腹膜間的摩擦有關,所以當吃下食物,肚子膨脹的時候,兩層腹膜會靠得更近,摩擦得更厲害。事實上這兩層腹膜平常也不是擺在肚子上一直摩擦的,它們中間有著潤滑液減緩摩擦,而這些潤滑液來自供應臟器的血液。當我們開始運動的時候,血液會離開腹部內臟,去供應肌肉養分,連帶影響潤滑液的產量,而研究者更發現潤滑液的產量與液體的濃度有關,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高張溶液比較容易造成ETAP。

如何預防ETAP

由於我們對ETAP的詳細機制還不甚了解,目前ETAP的預防和處置主要還是根據經驗:

  1. 運動前至少兩小時不要進食
  2. 運動時不要喝高張溶液(基本上包括運動飲料、綠豆湯等馬拉松補給站常常給的補給品)
  3. 穿著支持性的腰帶
  4. 增強自己的核心肌力、體能訓練
  5. 改正脊椎姿勢

如果遇到ETAP時,該如何舒緩疼痛?

  1. 先停止運動
  2. 深呼吸
  3. 按壓疼痛區域,可能可以固定該位置的臟器

總結

儘管ETAP的現象很早就被觀察到了,甚至從莎士比亞的文章中就可見一斑,但是ETAP真正被開始認真研究,卻是在15年前,也因此目前還有許多機制不太了解。筆者認為這可能是因為ETAP對健康的直接影響不大,而且只要停止運動,ETAP就會消失,所以一般人容易將此現象歸咎於體力不好、本來就不常運動等,影響了ETAP研究的發展。而職業選手因為受過訓練,ETAP的現象減緩之後,也會容易忽略掉這個問題。

如果你常常也會在運動時肚子痛的話,不妨試試看上述的預防招式,別讓ETAP阻礙你內心渴望運動的小宇宙 XDD

參考資料

Morton, D., & Callister, R. (2015). Exercise-related transient abdominal pain (ETAP). Sports medicine45(1), 23-35.

Lin, S. C., & Lamont, J. T. Exercise-related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圖片來源: Photo by Victoire Joncheray on Unsplash、Image by Darko Djurin from Pixabay

最後修改日期: 28 2 月, 2020

作者

留言